close

  交警與出租車司機一起倡導禮讓斑馬線。
  小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倡導文明的交通行為。
  非機動車闖紅燈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一個原因。
  占用非機動車道停車被交警貼罰單。
  2011年新浪中國好書榜公佈的“十大好書”中,《尋路中國》十分暢銷。作者彼得曾是美國《紐約客》雜誌的駐華記者,書中記錄了他考取中國駕照後,駕車漫游中國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想,書中還對駕駛員諸多不文明行為進行了描述。連日來,記者探訪發現,確實有一些不文明交通行為影響著城市的交通暢行。事實上,交通擁堵、交通事故的發生也並非是機動車在唱獨角戲,一些行人和非機動車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專家分析認為,隨著城市擴建,人們對汽車的剛性需求增加,但與之相關的文明習慣提升卻顯得有些滯後。
  機動車篇
  駕駛陋習加劇交通擁堵
  近幾年濟南不少路段進行了擴寬,但為何在上下班高峰期仍然頻繁出現擁堵的畫面?記者探訪發現,除了道路資源緊張等硬件原因外,駕駛員開車陋習也是造成交通擁堵原因之一。
  “加塞兒”不打“招呼”
  在經十路與山大南路交叉口,一輛直行的黑色奧迪走錯了車道,行駛在左轉的車道上,眼看就要到路口了,在沒有打右轉向燈的情況下,突然的右轉讓後面車輛剎車有些措手不及。
  等紅燈時“開小差兒”
  在經七緯二路口,當紅燈亮起時,所有直行的車輛停下,記者發現,有的司機玩起了手機,或者將註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。綠等亮起,這些駕駛員在其他車輛的鳴笛下,這才回過神來啟動車輛。
  行駛路上扔“炸彈”
  記者在濼源大街看到,15分鐘內有多輛車在行駛過程中向外丟垃圾:瓜子皮、煙蒂、礦泉水瓶等。後面的車輛要麼放慢行駛速度,要麼不時打方向盤來躲避這些“炸彈”。汽車文明發展
  遠遠滯後
  濟南市車管所統計數據顯示,上半年濟南新增機動車12萬輛左右。業內人士預計,2014年濟南新增機動車超過20萬輛將毫無懸念。千人汽車擁有數160輛,車輛年均增長率超過20%,這意味著濟南進入了汽車社會。
  《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》中這樣定義汽車文明,作為一個綜合價值體系,不僅包括汽車文明、買車文明、用車文明,還包括實行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、公平合理的路權分配、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識以及剋制謙讓的駕車習慣等。
  而在實際的交通生活中,人的駕車文明意識淡薄造成諸多不文明的交通陋習。山東交通學院教授蔡志理認為,濟南交通設施的配備在技術層面已經做出很大改進,幾乎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,而精神文明的提升遠遠滯後於物質文明,這與社會的整體素質息息相關。
  駕校培訓為了應付考試
  彼得在《尋路中國》中講到,駕校只教考試要考的項目,學習用的車道永遠都只有那麼點長度,路況也遠比實際道路簡單。“這樣考出來的新手駕駛員開的車子,也有人敢坐?”彼得感慨。
  雖然有些情況並不是彼得書中說的那樣,但駕考中對於汽車文明的培訓確實存在不足。在中國駕校考試訓練中,學員們要在障礙車道上練習各種技能。採訪中瞭解到,最具挑戰性的駕駛技術科目是“單邊橋”行駛,不少學員認為這種技能在實際開車中不會遇到,那為什麼還要重覆的練習這個項目呢?多數教練給予的回答是“因為難”。
  據某駕校知情人士透露,儘管現在駕校考試做出調整,但是每個學員考試的通過率都與教練員的利益掛鉤,學員到駕校學習也多數是為了拿本。教練員在教學員開車時,很多時候都是套用程式化的技巧,比如看車的某個位置到達某點時需要打幾圈方向盤等,如果學員一旦換了其他車,這套東西完全就沒有了任何意義。
  對此,蔡志理認為,駕校是駕駛員介入交通的第一步,好的駕駛行為習慣的養成,無論在思想還是行為上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應該加強駕駛員教練的素質培養。
  非機動車篇
  行人和非機動車也“添堵”
  造成道路交通擁堵也不僅是汽車車主們的問題,在公共道路領域,還有行人、非機動車,時下,行人與非機動車的不文明行為也是造成或加劇交通擁堵的因素之一。在記者探訪的這些天中發現,行人及非機動車的闖紅燈、逆行等不文明行為也有不少。
  在民生大街與經七路的交叉口,在5分鐘的時間里有23位行人在紅燈時過馬路。記者註意到,有些行人看路口沒有車便加快步伐過馬路,也有的是湊夠“一撥人”一起過。
  隨即記者採訪了幾位闖紅燈的行人,問他們為什麼不等綠燈亮了再走,一名男士說:“趕時間,沒車就走會比較快。”另一位與其同行的人告訴記者:“信號燈時間太長,闖紅燈幾乎已經成習慣了。”
  大多數的自行車、電動車也是如此。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:“自行車、電動車就是闖紅燈也不怕抓拍,而且他們行駛的速度比行人快,這比行人闖紅燈還危險。他們一旦闖紅燈,汽車不能不讓,汽車一停肯定給後面的車帶來影響。”
  設施不完善導致亂穿馬路
  不文明出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受訪者中有不少人認為交通設施不合理是導致不遵守交通信號燈、不文明出行的原因之一。
  記者在濟南街頭的調查中,有不少市民認為,在較大的十字路口,信號燈時間過短,以年輕人的步伐速度過馬路未必完全通過路口,綠色信號燈就開始閃,沒過幾秒立馬變成紅燈,“如果年輕人都不能在一個信號燈通過路口,就更別說是老年人了,很有可能還在馬路中央時,信號燈就變了,這樣的話,行人不按信號燈過馬路便成了常態。”
  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爭
  據瞭解,早在2000年左右,一些地方為了規範交通保障道路暢通,提出過“行人違章,撞了白撞”的規定,該規定的出台,引起了很大的輿論,認為這種規定是漠視生命的表現,更加促使汽車的車霸行為,儘管輿論的聲音不斷,但這項規定的出台確實在一段時間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  而行人、騎車人認為,在某些路口,由於右轉機動車不受信號燈限制,沒有做到禮讓,這使得很多行人及非機動車即使遵守了交通規則也過不去馬路,除此之外,由於土地資源有限,有些非機動車道乾脆就成了機動車的停車場,致使較多非機動車不得不與機動車搶道,一旦非機動車上了機動車道,將存在不安全因素。
  心理行為篇
  莫被情緒左右你的行為
  “路怒”也是造成駕駛員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原因之一。有機構做過調查統計顯示,在2023個受訪人中,86.5%的人表示身邊就有很多“路怒族”,23.4%的人承認自己就是“路怒族”。受訪者中,30.4%的人經常開車。76.1%的人指出“一遇堵車就著急上火”是最常見的“路怒症”。而交警部門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發現,不少車禍與司機的情緒起伏有很大關係,此外,一旦出現“路怒”,駕駛人非常容易出現闖黃燈、實線變道加塞以及不避讓行人等交通違法行為。
  交警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,有些車禍是與駕駛員的情緒有著很密切的關係,追尾、碰擦等這樣的小事故,由於雙方司機情緒都很激動,誰也不讓誰,這就給其他車輛帶來不便,造成第二次擁堵,結果就是帶來大面積的堵車。
  從眾心理不是不文明的藉口
  在濟南的大街上,每個路口都設有機動車信號燈和行人信號燈,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行人在過人行道時並不是以信號燈為準,而是以是否有車輛通過路口為準。對此,蔡志理認為,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們認為法不責眾,缺少守法、安全和文明意識。他說:“人們的不文明交通行為與從眾心理有關,現在是多數人不文明駕駛,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傳播性,影響了小部分文明駕駛的群體,如果大家都能對不文明的行為提出指責,那麼不文明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,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相反的。並且行人和非機動車主總會有種“弱勢”心態,認為即使是自己闖了紅燈,機動車也應該避讓。”
  交通小陋習造成大麻煩
  在行車時,經常看到加塞、隨意變換車道、轉向不打燈、行駛速度慢且不靠右行駛、占用兩排車道行駛、主幹道上隨意停車、闖紅燈等駕駛陋習,這種陋習都會為交通“添堵”。據統計,全國50城市居民每天因此在路上多耽誤15分鐘,不僅如此,城市因此“堵”掉2000萬元。
  根據濟南市綜合交通調查顯示,居民職住分離現象越來越嚴重,每天上下班,有70分鐘在路上。與2004年相比,居民平均出行時耗延長了7分鐘。在正常工作日,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依然為步行和自行車,占到了
  57.2%,與2004年相比降低了13.3%,與之相比,居民機動化出行比例顯著提高,私人汽車出行占15.5%。
  根據平安財險山東分公司給出的數據來看,每天報案約400起,其中發生刮擦、碰撞約占80%。而最易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就是在交通堵塞時車輛互不讓。原先只是兩輛車互不相讓,隨著車子越來越多,最終釀成大堵。而那些司空見慣的加塞、隨意變換車道,極易發生危險,一旦發生事故,就可能堵上幾個小時。
  延伸閱讀
  完善設施提升交通秩序
  蔡志理接受採訪時表示,各大城市的交通治理階段大致有5個,濟南出現擁堵的苗頭大概是從2009年全運會前後開始。他表示,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勢必會帶來道路擴寬的改變,而這種方式只能解決一時的需求。
  當濟南的城市格局改變後,剛性需求再次增加,這就引發了第二個階段,即要在道路上做到“寸土必爭、分秒必爭”。濟南交警部門通過加強智能交通信號系統研發應用,對392個路口信號配時進行調整,對40條道路、450個路口實行綠波帶控制,有效提高了區域交通承載力和空間利用率。除此之外,還有停車線改成左轉待行、借道行駛、增加潮汐車道等一系列措施。
  濟南交警支隊宣傳科楊厚福表示,為滿足社區居民停車剛性需求,在微循社區挖潛增位,共改造交通道路微循環16處,其中萬達廣場周邊、文化西路齊魯醫院周邊以及漿水泉路效果較為顯著。社區道路調整、設置停車泊位1.17萬個,在次幹道、支路施劃停車泊位8300餘個,區分全天、夜間、即停即走等不同類型,重新施劃泊位標線,安裝新型指示標誌726面,實現規範管理。
  在技術層面上,加快推進停車誘導系統建設,即智能交通手段。據介紹,在歷下老城區試點建設了停車誘導系統,就是將地磁感應裝置、PDA終端、視頻監控、誘導屏等硬件設施與物聯網技術有機融合,初步實現了智能化停車誘導功能。這樣可以減少停車延誤和無效交通,提升動靜態交通秩序。統籌:李寶玉採寫:本報記者 邱天攝影:本報記者 崔健  (原標題:且行且忍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70uaqc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