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(上官雲) 8日下午,安意如新書《聊將錦瑟記流年》在北京首發,著名作家袁騰飛現身助陣,與到場讀者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。談及當下頻被糾錯的古裝影視劇,袁騰飛坦言中國電視劇尤其是古裝劇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,同時調侃,“演員表現的並不像古人。皇帝如果在太和殿坐成那個樣子,管風紀的大臣就要提醒他了。”
  自稱“說書人”批中國古裝劇“慘不忍睹”
  袁騰飛因《百家講壇》走紅,擅長以幽默犀利的授課語言傳授歷史知識,曾引發廣泛關註。之前曾有人將他稱為歷史學者,但袁騰飛告訴大家,自己是中學歷史老師出身,只會講點故事,算不得專家學者,“我就是一個說書的。”
  近一段時間以來,古裝劇屢次因細節的不嚴謹遭到批評。袁騰飛直率的表示,自己現在基本不看電視,“中國電視劇尤其是古裝劇一般來講沒法看,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。”
  “這類劇中演員表現得並不像古人,演皇上時站姿、坐姿均有誤。”袁騰飛笑稱,皇帝在太和殿如果是那樣的“坐法”,管風紀的大臣肯定會提醒他。同時,袁騰飛表示,自己並不是十分欣賞現在的流行歌曲,“古詩詞其實就是古代的流行歌,都可以傳唱。對比現在的歌曲,詞都不押韻,這不能稱之為美。”
  或許由於清苦,現在純粹從事文史哲研究的人並不多。袁騰飛表示這種情況屬實,但自己仍抱有樂觀的心,“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。讀書不可能馬上‘變現’,但是一定會有用。如果大家都不去過問、涉獵,那中國文化著實堪憂。”
  在袁騰飛看來,中國之所以被稱之為“中國”,或許並非單純指物質上的進步以及種種現代化的成就,而是因為詩書禮儀等文化內蘊。國人需要有這種責任和擔當,繼續把文化傳承下去,“我們的文化沒有那麼難懂,傳承也沒有那麼困難。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信服自己的文化,又如何去打動別人。”
  談古代科舉制:一定程度意味公平 無須“拼爹”
  此前,“高考改革”的話題曾引起熱議,不少人抨擊高考制度,並將之與古代科舉製做對比,認為會禁錮人的創造力。袁騰飛對此並不十分贊同。他表示,高考制度的存在自有合理性,一個人不可能什麼能力都有,卻唯獨缺乏學習能力。而古代科舉制亦不同於現行學制。
  袁騰飛首先釐定古代科舉制的基本程序。他介紹,古代幼兒在五六歲時開蒙讀書,被稱作童生。之後經歷院試、會試等一系列程序後進入殿試。在殿試中會把這些人“排名次”,第一等為三人,即大家熟知的狀元、榜眼、探花,叫做進士及第;第二批人數約幾十個,叫做次進士出身;第三批則是同進士出身。
  “科舉制在中國大概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。我不知道文人如何評價科舉制,但站在歷史發展角度,它是項非常好的制度。”在袁騰飛看來,科舉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公平,至少無須“拼爹”,“尤其宋朝、明朝,當時官員的出身百分之六十屬於白丁階層,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能夠做了官,這在那個時代是很了不起的。”  (原標題:袁騰飛:中國古裝劇只能用“慘不忍睹”形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70uaqc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